博客的各种分类和核心特征
博客的各种分类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博客分分类。
从内容出发,博客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时效性的内容为主的博客,比如过滤各类新闻的博客;一类以专业性的知识为主的博客,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进行知识过滤和知识积累;一类以个人性的交流为主的博客,比如写真正记录个人生活的日记,或者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形成一个博客社区。当然,更多的博客都包含三类的成份,只不过比例不同。而且,互相可以演变。
博客汇聚的方式也不一样,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单打独到的纯个人博客,目前托管在www.blogger.com的大部分博客都属于这一类;一类是几个或几十个兴趣相近的群体博客,可以更有力量和影响力,“博客中国”就是如此;一类是博客非博客等汇聚在一起的社区博客,比如IT技术人员最喜欢的www.slashdot.org。当然,个人性和公共性是一对矛盾,不可得兼。
从博客存在的方式,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www.blogger.com等提供这样的服务,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一类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还有一类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不少媒体网站都开始有了这样的举措。当然,三类之间也是可以演变,甚至可以三者兼得,一人拥有多个博客网站。
从博客个体的层次上看,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草根博客,主要将博客作为个人表达的方式,是博客世界里沉默的大多数,有着自己非常有限的拥戴者,甚至无所谓有没有读者或读者的多寡;一类是追求内容价值和影响力的知识博客,把博客作为自己知识过滤、知识积累和知识传播的精英类博客;第三类就是出于两者之间的综合性博客,兼而有之而没有侧重。
以上是从不同角度的大概分类,当然界限都不是绝对的,可以综合,可以演变,可以更另类。只是说明博客世界的丰富性,而不要被单一的概念与模式所局限。博客中国推荐了200个与IT相关的英文博客网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Web Inside:“博客”的核心特性
要准确描绘博客的特征,还真是一件难事。我们探讨、思考了很久,终于在一个朋友的提示下,总结出其核心特征,就像PC中的“Intel Inside”一样,博客就是:Web Inside。这个内涵用一句中文还真难以概括。具体一点,我们可以将博客总结如下:
1、 个人性。博客没有上司领导,没有公司束缚,没有内容主题的要求,也没有文体限制,甚至没有工作要求,成为博客纯粹是一个自由状态的人的自发行为。个人性的行为,个人性的角度,个人性的思想,个人性的爱好和兴趣,正是博客文体能够吸引博客本人和读者的力量源泉。以“个人大脑”作为网络搜索引擎和思想发源地,依然是任何技术无法实现的极致!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读者,以及所有关心、关注你的人,只要来到你的博客,就可以对你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有着最真切、最全面的了解,是所有其他通讯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2、 即时性。博客是一种习惯,就像学生时代写日记一样,博客应该成为每天的“必修课”,经常(甚至每天)更新,不断积累,是博客文体有别于其他个人文章、著作的关键。这种即时性,才可以及时记录个人的行为、信息和思想。因为即时,所以新鲜,因为新鲜,所以独特。将博客作为习惯,也使别人阅读博客成为习惯。
3、 开放性。传统概念的博士是化很多年将知识装入自己的脑袋中。因为肚子里的墨水,从而鹤立鸡群。但是,博客却完全不同。面对网络,装在个人脑袋里的东西再丰富,如果不及时分享出来,就相当于你是空荡荡的白痴一样。在网络,你知识渊博的衡量标准,就是你奉献的程度。博客是要把自己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收获都奉献出来。“吃的是草,挤的是牛奶”,是博客的写照。当然,你把这种开放,当作一种喜爱个人表现也可以,能使别人受益的“个人表现”应该提倡和鼓励!心胸不够开阔,思想不够活跃的人,很难成为合格的博客。
4、 拿来主义。关开放自己,肚子里的货也是非常有限的。博客的优势就是,不断搜索提炼信息,不断学习和思考。博客的确需要很“博”,但是博客最根本的信念就是:“别人比我知道得更多”,因此博客文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链接,链接是博客最有力的武器,没有链接就没有活力。
5、 交互性。“读者比我知道得更多,比我能够表达的更多”,博客与读者的交流是关键,没有互动交流的博客也没有生命。在丹?吉尔默看来,博客(作者)是博客网站的核心,而围绕着博客与博客,博客与读者,读者与读者间多重交互的沟通,是关键。没有交互就没有生命。当你的一篇文章、一个思路或者你的博士论文思路,获得诸多意想不到的反馈时,你就会明白,当博客决不是简单的浪费时间。当博客更不是给读者简单的奉献,同时自己也从读者那里得到极大的收获。
6、 可信度。本来更准确的词汇,应该是“权威性”,但是博客与传统意义的权威实在有点不兼容。但是的确不能否认,要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博客,必须以自己超一流的水平建立长期的权威性。正是因为对你的信任,许多人将博客网站作为自己每天补给信息与思想的第一站,没有这种可信度保证,这样的博客就是平庸的博客。要争取注意力,博客世界的竞争一点也不比传统领域轻松。
总而言之,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博客也不是一天就当成的。成为博客,就意味着开始实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这些方式都是以“Web”方式为内核的。没有对学习的激情,没有对自己关注领域的执着,没有对每天书写的着迷,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是否会成为一名博客,归根结蒂是由自己内在的一些特性所决定。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客,必须要有一些特殊的素质和性格,要下一定的决心,付出一定的代价。
博客与BBS、个人网站、电子刊物和门户的区别
有人问题,博客没有技术含量,也不可能取代传统媒体和网站,博客也与BBS、个人网站、电子刊物等没有技术或形式上的革命,怎么能说革命?
博客是一场革命,并不意味着博客一定要推翻什么传统,也不一定非要与传统毫无关系,非要是从头到脚的全新事物。比如博客与个人网站、BBS、电子邮件、电子刊物等都有着本质的联系,因为大家都是“互联网的子孙”。博客不推翻和替代什么,也不妨碍它的革命性意义。就像互联网一样,传统力量利用好博客也可以成为很好的补充和新的工具。比如对于传统媒体,对于传统网站,善于利用好博客,就会是很好的补充手段,可以促进记者的积极性。又比如,目前一篇主流媒体的文章,因为博客网站的推荐,可以使访问量大增。因此,博客的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那么博客的革命性到底在哪里?能不能最简单直观地用一句话说清楚?与个人主页有何不同?这的确是个高难问题。我想还是引用我自己的一个比喻,我认为博客对于作者和许多知识工作者来说,就相当于70年代末农民们的“包产到户”,都是对“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在网络所有的表现方式中,博客与个人主页最接近,我们不妨称博客为“个人主页的2.0版”。但是,与过去一般的个人主页又有着本质提升,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么多年来都想有一个个人主页却一致难以实现的根源,博客突破了传统个人主页的技术等诸多局限。
而且,在博客世界,作者可以通过链接别人的文章来表达思想,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自己就是编辑,自己完全主导。拥有自己的读者,忠诚度高,交互性强。不但降低了发表的门槛,也降低了知识获取得门槛,降低了权威的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博客,任何事情都可以博客,任何方式都可以博客。
那么,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越来越强大,博客对它们有冲击吗?对于传统门户,现在互联网出现了两股新兴的变革力量,会逐渐形成冲击:一股是博客,博客的汪洋大海把写作和知识管理的专业性和个人性推向一个新的深度,比如一个有关无线互联网的博客网站,他整天就关注这个领域的一举一动,其无线互联网知识的丰富性和对技术产业最新动态的追踪,是任何一个再大的门户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越专业、越深度的鲜活知识,以后主要是博客来完成。
另一股力量就是最近推出的“Google新闻”,它利用机器搜索和处理,以互联网上千万家媒体为基础,及时“挑选”出最人们的新闻,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一般读者的普遍需求,这也是目前依赖个别编辑的门户所不可比拟。而且“Google新闻”不需要张贴文章,只是提供文章原文的链接。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机器博客。
门户未来面临的挑战在于,它的专业性比不过个人博客,它的普遍性比不过机器博客。
因此,在“专业性”和“普遍性”两极分化的趋势下,现在的网络媒体将处于一个越来越尴尬的中间地带!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