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闻网站的原创魅力
??试析千龙网在“非典”报道中的创新探索
2002年4月下旬,SARS病毒突袭北京之际,也是网络媒体继伊拉克战争之后再次趁势而起,激烈较量之时。千龙网作为北京市政府的新闻网站,既要抓紧时机提升点击率和访客数,又面临与资金人力优势明显的商业网站比拼的紧迫压力。尽管在综合实力和盈利能力上,政府新闻网站由于政策和体制的因素而稍逊于商业网站,但政府背景也同时赋予千龙网独享的权威疫情信息首发权和信息原创权。千龙网以往原创方面的传统优势,在“非典”报道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其原创的形式、手段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和老练,一些报道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的水准。原创信息由于其内容的差异性和独家性,容易提升读者忠诚度,并形成品牌号召力,这一点在千龙网有明显体现,目前超过半数的访问者都是老访客,他们已经成为千龙的固定读者群。本文通过对千龙网在2002年4月22日到6月10日 “非典”爆发期千龙网抗击“非典”专题特色的回顾,试图粗略总结出新闻网站在原创方面的最新探索成果。
新闻专题??一句口号成为流行语
2002年2月,广东“非典”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千龙网已经着手开设有关预防“非典”小知识的栏目,3月下旬推出了“预防非典型肺炎”新闻专题,率先在网上报道北京非典疫情。4月20日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宣布,北京报告339例非典病例,并开始逐日发布非典疫情,这标志着政府在非典问题上开始实施信息公开的原则,也意味着非典报道的战役已经全面打响。
研究一些国内网站的专题设置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专题口号以“珍爱生命,防治非典”居多,这种口号在力度上相对软化,读起来缺乏掷地有声的效果。而当时的社会现实却是,非典信息的突然公开和增多,给公众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恐慌,地铁里几乎人人戴口罩,北京街头人迹稀疏,人们相互间频频传递有关非典的种种流言,一些地方竟然出台了捕杀宠物的荒唐政策,对于官方网站来说,其使命已经不单单是传播信息,反映动态,而是负有平息恐慌,增强民众信心的责任,以此为出发点,千龙网把“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作为新闻专题的主题口号,这个口号后来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几乎成为非典时期的一句流行语,出现在街头、媒体和各种宣传品当中。
从4月22日到6月10日的49天中,千龙网新闻中心协同技术和商务部门,根据抗非形势的变化,对此专题进行了不间断的微调,先后调动新闻中心7个部门48名编辑参与维护,设置栏目32个,更新新闻与资讯信息15860条。
深度报道??另类思维独树一帜
千龙网记者部10位记者素以采写大型深度报道见长,他们打造的“千龙视野”已经成为品牌栏目。此次非典专题中,记者部一干人马推出《非典时期非常报道》系列报道,先后撰写深度报道53篇,这些报道视角灵活,形式多样,其文字之洗练,采访之深入,题材之新颖,选点之奇特不输老辣的传统媒体,各大网站在第一时间纷纷转载,使得这些精品文章一时间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在铺天盖地关于非典的报道中,网络原创却能另辟蹊径,奉献给网友耳目一新的文章,千龙网的创新主要体现在:
一、借用多种表现形式,文章柔软耐读
1、口述实录:真实再现非典众生相。
口述实录最早出现在北京青年报有关都市人情感生活的版面中,主要是讲述都市人真实的爱情生活经历。非典报道中,千龙网的记者借用了这种形式,以第一人称 “我”的表述方式,讲述新闻主人公在非典时期的诸多波折。这种形式的真实可信,内容充满故事性和戏剧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心理共鸣。
以记者阿良采写的《逃兵》一文为例,这篇报道记叙了北京非典高发时期,一位63岁的老太太携外孙从北京出逃到老家河南,却不料备受乡亲的疏远和歧视,最后在逗留40天后终于回到北京的一段故事。文中写到的诸如出发之前大肆抢购米面油被褥服装、出发时一车载人一车载物儿女护送的壮观场面都令人印象格外深刻。
2、新闻追踪:发挥容量优势延展新闻
非典时期的新闻报道一个主要的特点是,看上去各媒体连篇累牍,规模宏大,实则信息重复率高,政治宣传多,深度挖掘的空白点多。在大型报道方面,传统媒体的版面制约给了网络更多的拓展空间,一些时效性不高,但广受关注的话题,一经网络记者追踪探究,自然别有洞天,引人关注。如,《中国富人为何集体失语》透视富人吝于捐款的缘由,得出的结论是这绝非简单的个人品质问题,而是与法律和制度上的问题,以及社会对富人善举的苛刻评价等诸多因素有关。《一场兽性与人性的殊死较量》提供了大量有关人与动物的关系的回顾性资料,提醒人们建立与动物和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关系等等。
3、记者自述:散文笔法记叙见闻感悟
《寻找防治非典的“精神疫苗”》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记者写下了自己在前往Q市采访的过程中目睹的“非常现象”,如外地司机拒载北京人,火车站口罩的海洋,宾馆禁止北京人下榻等,并且提出了对这种怪现象的个人解释:“非典是一场属于城市的灾难。这些年,不能认为中国没有受过灾难的考验,比如,特大洪水,但是,夺去的基本上是农民的生命。然而,这次,衣食无忧的一些城市人失去了生命,恐惧才一夜间成为“真正的”恐惧了。这是一种‘不平等的恐惧’”。最后提出,非典提醒我们学会预见,象那些科幻小说家一样学会前瞻未来,这种预见的本领也许就是所谓的“精神疫苗”。
二、内容包罗各类题材,体现人文情怀
1、一线报道:正面宣传有滋有味
报道“抗非”一线的医务人员是千龙这样的政府网站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往媒体在典型宣传中有个不好的积习,就是使用一些过空过高的词汇,把活生生的人讴歌成了不可思议的神,这样的概念化报道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导致了读者的逆反心理,白白浪费人力物力。事实上假大空新闻归根到底是采访浮皮潦草所致,因此,此次千龙网深入一线采访的记者着力挖掘真实细节,《双生活》是这类报道中的精品。文章开头对医务人员的“双生活”如此描述:“穿两套隔离衣,戴两个口罩,戴两副眼镜,拿两个手机,为一个病人出两辆急救车,回来后,洗两次澡,换两次衣服,睡两张床。这就是北京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一天的真实“双生活”他们还把这些生活细节编成手机短信,相互发送,以苦为乐。”具体的“双生活”是各样的:隔离衣一穿穿两套:正一套,反一套;口罩一戴戴两个:胶布贴,棉球塞;眼镜一戴戴两副:里一副,外一副;手机一用用两部:打一部,接一部;急救车一出出两辆:一普通,一重症;洗澡一洗洗两回:一消毒,一冲洗;床铺一睡睡两张:睡一张,占一张……可以说《双生活》是医务人员无数工作细节连缀而成的,这些细节如果孤立的反映,一定会为读者忽视和淡忘,但是一旦将这些具有共性的事物精心组织在一起,不仅使记者笔下的医疗工作妙趣横生,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对医务工作者的生活有感同身受的了解,这比单纯使用“艰苦”“奉献”“无私”这些抽象的词汇显然更加鲜明真实。
2、文化话题:全面透视非典生活
非典时期,无奇不有。巫婆神汉疯狂传谣,手机短信制造恐慌,救治病人跳车逃跑,非典民谣火速传播。非典也折射出不同的城市性格,北京人乐观自信,“调戏” 非典;上海人谨慎务实,不动声色;广东人异常顽强,非常现实;香港人从容团结,井然有序。非典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夜生活突然消失,网络业骤然火爆,谈恋爱遇到困难,勤洗手成为习惯……文化报道针对的也正是这些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变化和疑问,《非典中后期的北京夜生活》反映了北京夜生活渐渐复苏的迹象;《当自私与隐私遭遇非典》探讨出行时填写个人信息与隐私权是否冲突的话题;《“非典”危机带来无价之宝》总结了“非典”事件客观上给人们带来的在制度、意识、民族凝聚力方面的好处;《“非典”民谣折射真实民意》列举了坊间流行的诸种非典民谣及其映射出的社会心理……。
整合报道??新奇视角显组合魅力
在网络媒体的综合采访实力难于比肩传统媒体的情况下,整合无疑是网络媒体提高信息附加值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网络信息容纳和编辑水平的主要制作形式。但遗憾的是,在目前的中国网络媒体中,高水准的整合报道寥寥,许多人错误的将整合理解成整理,只是对信息做简单的归类和集中,这显然难以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的,而无异于堆砌。笔者认为,整合应该是原创思维和信息合成的结合,如果没有原创的独家视角和独家发现,整合也就失去了再创造的灵魂和核心,因此优秀的整合报道往往是新视角新思路指导下的产物。
非典时期,千龙网的整合报道栏目“每日主打”也加入专题行列,成为高点击率的内容品牌。“每日主打”每天设置一个热点主题,由两个固定编辑负责制作,所采用的结构形式基本上已经固定化,即,开头是编辑就主题进行的综述,之后是冠以若干二级标题的展开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编辑经过对大量相关报道去粗取精,再次加工编排而成,因此其内容相对凝练集中,其主旨和中心思想都在不同层次的小标题中得以体现。每日主打的特点如下:
一、选题体现功力:
编辑的功力之一就是找到兴奋点和兴趣点,可以说找到了好的选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有些优秀的编辑思维的发散性更佳,其组合信息的跨度和难度也相对较高,当然最终的制作成果往往能体现比较高超的创意能力。非典时期,每日主打比较优秀的选题有:《超级传播者》揭密那些造成传染最多的非典患者;《非典是非》集中整合了非典时期引起争议的焦点话题,这些话题有:某些医生有没有权利退缩?学校是否应严惩违规离校的学生?悬赏举报非典患者到底有没有效果?非典患者姓名是否应该公开等等;《非典真相》集纳众多鲜为人知的非典实情,如首批非典患者缘何染病,河北非典疫情探源,内蒙古农村疫情独家调查,非典如何击中北京三大医院,北京两高校隔离真相等。
二、标题追求悬念:
每日主打的标题字数在3到5个字之间,通常是一个词,而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句子或短语。这一方面是出于在首页放置节省空间的考虑,同时也是为了增强故事性和悬念,吸引网民进一步点击阅读,如《另眼想看》《太离谱》《翻脸不认人》之类,都极易激发网民的好奇心,也使专题版面富有趣味和人情味。
三、容量展示强势:
“每日主打”每期内容字数达上万字,这在报纸相当于配有图片的两个整版的内容。由于内容需要六个以上的页面承载,因此每一个页面的底部,都设置了关于下一级页面的标题提示,方便读者递进阅读。同时,借助容量的优势,一些新颖的创意策划报道得以较为完整的实现。《太离谱》是非典整合报道中颇有特色的一个,该文将非典时期发生的种种离奇行为分门别类,共区分为“方寸大乱惹人笑”“手段欠妥招人烦”“下流骚扰讨人厌”“丧失人性让人怕”“自私自利让人恨”“目无国法令人忧”六大类,每一类又包容若干小故事,如“方寸打乱惹人笑”一项里包括给手机消毒竟用微波炉、把钱放进微波炉消毒两个消息,“丧失人性让人怕”则收入了“担心非典上身,一菲律宾男子刺死打喷嚏同伴”等怪事,令读者忍俊不禁,啧啧称奇。
市民留言版??二次加工重设议题
网友留言版是网络媒体互动的主要场所,但是在通常的讨论区,这种互动也远未达到网民与媒体循环互动的水平,一般来说,网友在留言版上发表了意见,给予回应的主要是其他网友,媒体虽然获得了这些信息,但鲜有给予网友回馈者。千龙网的“市民留言版”就试图在这种互动现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网友留言进行再度加工,成为媒体设置的讨论议题的一部分,这些议题不是媒体主观意志的体现,而成为来自公众又影响公众的议题。
市民留言版的结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记者就网民留言较多的话题进行追踪采访后,得到的新信息和搜集的新资料,或者是记者对市民观点给以回复,通常由记者撰写;第二部分则是原帖重现,将市民发表的同类留言集中呈现。可以说,经过了这次加工过程后,许多过去为少数市民关注的话题,引起了更多网民的了解和关心,媒体也在此间发挥了舆论导向的作用。对于千龙网来说,由于一批热衷发言的网友期望得到较多的回应,因此网站对市民言论的再度整合,更进一步刺激了他们发言的积极性,现在已经有相当一批网民成为留言版上的常客。
非典时期,千龙市民留言版共发表文章20多篇,其内容涉及到逃避隔离违法问题、假冒非典患者用假钞购物的问题、优秀的哥将逃离病人辗转送往医院的事迹、改变随地吐痰的恶习等问题。
例如,一期名为《责可恨之人敬可敬之辈》是这样编辑的:文章开头先附有三张图片,一张是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孟庆华大夫的特写,一张是加班加点生产口罩的女工,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自称 “非典”患者用假币购物的张月新法庭受审的图片,接下来编辑简要地介绍了张月新犯罪的有关经过,写道:“从某种角度上看,非典疫情可说是一块试金石:我们记住了钟南山、丁秀兰这样的大夫,看到了米小林、郑宝凤这样的夫妻;没有闪光灯没有任何仪式,农民曹桂忠、刘战臣把自己地里的新鲜蔬菜全捐到了定点医院……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张月新这样的无赖;看到了逃避治疗,恶意传染的病人;非典期间,还有昧心赚钱的奸商,还有不负责任,编造谣言的恶棍……”文章这样结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轻浮的人像泡沫浮到了水面,而大浪淘沙,人格的魅力得到了考验。在我们身边,一定有令你感动的人,也会有让你愤概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让我们的留言板成为一块警恶扬善的公告牌。”在第二部分“原帖重现”中,编辑收集整理了网民就各种可敬和可恶现象发表的留言,有人提议严惩非典时期趁火打劫之徒,有人反映358公交线路旁的脏乱情况,也有人详述“的哥”送逃跑病人回医院事迹的详细过程,并冠之以“这样的人奖 500万元都不多”的标题。可以说,编辑的叙议提升了话题讨论的高度和深度,而网友的帖子整合在一起又让人们看到了公众舆论的力量。
由于市民留言版真实地反映了来自北京各阶层市民的声音,千龙网还专门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网友的留言,经编辑整理后直接递交北京市政府,成为市府工作的重要参考。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